《拳打镇关西》,是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《水浒传》的一个精彩片段。这个故事,千百年来,传遍神州大地,始终为人所喜闻乐见。它究竟以什么来扣住读者心弦的?其实,很简单。奥妙就在于文中描写的鲁达三拳的一百一十九个字上。第一拳:“扑的只一拳,正打在鼻子上,打得鲜血迸流,鼻子歪在一边,却像开了个油酱铺:咸的、酸的、辣的,一发都滚出来。”第二拳:“提起拳头来就眼际眉梢只一拳,打得眼棱缝裂,乌珠迸出,也似开了个彩帛铺:红的、黑的、紫的,都绽将出来。”第三拳:“又只一拳,太阳穴上正着,却似乎做了个全堂水陆的道场:磬儿、钹儿、铙儿一齐响。”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,传神地写出了动作的细节。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三段文字大加赞赏:“真正奇文”,“三段,一段奇似一段”。一、奇在曲尽三拳之妙;二、奇在点染出鲁达的英雄性格;三、奇在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。读罢《儒林外史》,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眼前:严监生临死之前始终伸着两个手指,两眼盯着那盏油灯,直到周围的人都猜透了他的心思,掐掉油灯中的两根灯捻中的一根,严监生才断了气。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爱财如命的吝啬鬼的形象。可见,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,能使人物形象细腻而传神,人物性格真实而鲜明。因此,在指导学生应试作文中,写好生活中的细节,在真实中见生动,在生动中出异彩,乃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环节。关于细节,高考作文评分在等级项中有相关规定,即:“材料丰富、形象丰满,意境深远。”这“形象丰满”,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考生对细节的描摹与刻画。成功的细节描写,不仅可以使作品“形象丰满”,而且可以使语言流光溢彩。第一,细节必须真实。只有真实的细节才能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,从而,给人以真实感。而伪饰的细节,不仅不能让人相信,而且还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。因此,真实是细节的生命。据说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《马食草图》。一天,一位农民看到后,说“怎么画了一匹瞎马?”画家辩解道:“你怎么知道是瞎马?它的眼睛不是睁着吗?”农夫说:“马在吃草时,必须把眼睛闭上,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。画中的马却睁着眼睛埋在草丛里吃草,准是匹瞎马!”画家愕然……由此可见,一个细节的失真竟然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。这里的“真实”应该是“生活中的真实”。第二,细节要有典型性。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细微的事情。有的微乎其微,却很典型。写作中,应该选择那些对表现人物性格有用的细节,作为描写对象。尽管事情虽小,却足以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。如,“往日三十分钟的路程今天却走了一个小时,没等车停下来,我就向村头的小路张望,又一个模糊的身影在风雪中伫立着……是父亲!一定是我的父亲。没等车停稳,我就急忙跳下车,箭一般地冲向那村头的小路……”这里,把一位求学在外归心似箭的学生的眷恋亲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,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。第三,细节要能反映人物的个性。由于人物的经历不尽相同,性格也各各相异。因此,在细节描写中,要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。如巴尔扎克写葛朗台临死前,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,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,“他却做了个骇人的姿势,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,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性命”,只这一细节就把守财奴贪婪成性、至死不变的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。第四,细节描写要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。叶圣陶先生在《文心·触发》中如是述:“能在眼前的森罗万象的事物中有新的触发。”写作要有“新的触发”,那就要用心灵去谛听秋虫的低吟,落叶的叹息;用心灵去触摸春风的柔和,月光的流泻;用心灵去感受人间的悲欢离合……比如朱自清先生的《背影》。按理说,与父亲相处多年,父亲为“我”付出不知其数。但是,总觉得习以为常。于是,唯独那次看到在特定环境下父亲转身跨过月台,蹒跚地去买桔子的“背影”,成为“我”感情的触发点。从而,激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。从高考的角度来看,细节描写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形象,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,惟妙惟肖地传达了人物的精神。成功的细节描写铸就了作品的完美。#高考作文全民写作大赛#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gz/57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