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欢喊穷的人要小心,会有这5个因果

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 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99994023356023855&wfr=spider&for=pc

佛说:“修一张富贵嘴,享一世富贵命。”

一个人想要富贵美满,首先要有一张富贵嘴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人总喜欢喊穷。

那么,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喊穷呢?其实,喜欢喊穷有以下几个原因。

传统文化的影响

《周易·系辞上》中说:冶容诲淫,慢藏诲盗。

在一个治安条件不是很好的环境中,一个女孩子如果把自己打扮得很妖艳,很容易引起流氓、无赖的恶念。

同样地,一个很富有的人,如果不懂得把钱财藏起来,就很容易引起有盗贼习惯之人的注意。

因此,古时候一些读书人或者老人便有一种说法:钱财要善于隐藏。

明朝时期,首辅大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被嘉靖帝称为“天下第一鬼才”。

严嵩虽然也喜欢钱财,但是他更懂得财富太多容易给自己招来杀生之祸的道理。

最终,严世蕃因为贪赃枉法被嘉靖帝处死,财富也全部被没收。曾今权倾朝野的小阁老正如父亲说的那样:多藏必厚亡。

追求物欲没有错,但是过度执着财富且不懂得隐藏的人,必定会给自己招来灾祸。就像《周易·系辞上》中讲得“慢藏诲盗”一样,不懂得隐藏财富的人,很容易招来包藏盗窃之心的人。

古人说财不外露,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灾害、灾祸的发生。

长此以往,人们渐渐受到这种“藏财”观念的影响,不管有钱没钱,都愿意告诉别人钱财不够用,也就是我们说的喊穷。

历史事件的教训

古代有一种“吃大户”的说法,每当发生战乱、灾害、饥荒等情况时,灾民就会往有钱人或者豪富乡绅之地聚集,等待富人暂时为他们提供生存食物。

因此,一些富人为了避免意外的灾害或者朝廷加重赋税,便告诫后人“有势不能使尽,有财不能全露”。不管有多大权势或者多少财富,一定要懂得给自己留条后路,不要全部展现给别人。

所谓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,在任何时代,仇富心理都一直存在。

春秋战国时期,虽然物质条件并不丰富,但是人们已经有了仇富心理。

有权有势的人肆意掠夺,将大部分钱财据为己有,一边是歌舞升平,富贵繁华;一边是饥饿难捱,民不聊生。

由于贫富差距太大,很多贫苦的人便会生起仇富心理,甚至发生暴乱。孔子就曾说过:不患寡,而患不均。北宋时期也发生过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引起的战乱,淳化四年,四川爆发农民起义。

起义军将领王小波的“均贫富”思想得到广大贫苦人们的支持和拥护,大家闻风而动,响应号召,这次起义差点撼动了北宋政权。

同样的现象在明朝末年也有,起义军将领李自成出生草莽,他集结许多失地游荡的流民组成起义军。这些起义军本身就是底层的贫苦人民,天然就有“仇富”的群众基础。

因此,在起义战乱爆发后,起义军首先烧杀抢夺的对象就是有权有势的富庶人家,尤其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册封在全国各地的王爷。其中,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就被起义军活活煮死。

《东邪西毒》中有一句让我至今印象仍然很深刻的话: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,只要他尝过什么叫做嫉妒。

拥有很多财富又不懂得隐藏的人,往往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。

因此,很多有智慧的人吸取经验教训,出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目的,便会告诫子孙有钱一定要秘藏,不能将钱财外露。

对钱财的自保

中国古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情社会,人情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血缘关系、家族关系、亲族关系生活。

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现象,当直系亲属或者通过婚姻建立的亲属家中有婚丧嫁娶之事时,亲戚朋友都要去随礼。

古时候,随礼是有讲究的。同辈之人,随礼要一样。

举个例子,小张与小李是朋友关系,小李的父母、妻子去世或者孩子过生日,小张去随礼时要与小李的兄弟姐妹差不多。

如果自己家境比较拮据或者原本很富裕,现在开始衰败了,随礼所需要的钱财就会加大整个家庭经济压力,甚至有的人需要借钱随礼。

随礼对于现代社会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“甜蜜的负担”,所以,很多人就会出现喊穷的现象。

告诉别人自己比较拮据,这样就能以更低一点的标准去随礼,既不会让自己显得失礼,也不会加大家庭的经济压力。

吝啬心理

吝啬的人对于钱财的任何支出,都会感觉无比心痛,这几乎成了他的一种本能,即便富裕了也改不了。

《儒林外史》中记载,严监生家财万贯,富得流油,但却是个极其吝啬的人。

晚年时,严监生因为生病一日不如一日,最严重的时候一连三天不能说话。

长期重病在床的严监生慢慢走到了生命的尽头,临死前,他将手从被子里拿出来,伸出两根手指固执地指着前方。五个侄子看到严监生的手势,大侄子便问:您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到?

严监生摇了摇头。

于是,二侄子又上前问:您是不是还有两笔银子没拿回来?

严监生又摇了摇头,两根手指指着前方一动不动。

这时,严府的管家上前说:老爷,我懂您的意思,您是觉得那盏灯用两根灯芯太费油了吧,我这就去挑掉一根。

老管家说完,立马去把灯芯挑掉一根。等众人回过头来时,严监生已经死了。

吝啬之人大都有一个特点,就是钱财来之不易,甚至是很艰难。

《四十二章经》中说的:富贵学道难,贫穷布施难。

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都不缺乏的人,不太可能去修道,同样地,一个很贫穷的人或者钱财来得比较艰难的人,也不太愿意去布施。

钱财来得越吃力的人,越不愿意将钱财布施出去,这是一种正常现象,也是很多人喊穷的一个原因。

现实生活中,很多亲戚朋友因为借钱不还,彻底翻脸绝交。

因此,很多人为了避免别人借钱不还,喊穷就变成了一种消极的自保,以此来打消别人借钱的念头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gz/568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