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实人严监生,被误读的吝啬鬼,却是个悲剧

谁是《儒林外史》中最惨的悲剧人物?不是家财散尽的杜少卿;不是卖儿度日的倪霜锋;不是半生寻父的郭孝子;不是客死异乡的牛布衣;也不是有功反被问责、罚没家产的萧云仙。而是“吝啬鬼”严监生!短短一个多章节,严监生却经历了莫名冤枉、生离死别、家破人亡。先是被无赖哥哥严贡生当成了冤大头。严贡生欺压邻里,放债讹钱。被人告发了以后,却一逃了之。官差“只拣有头发的抓”,看准了严监生胆小怕事,却是个有钱人,就找上了严监生。严监生为了摆脱这起官司,花钱消灾,各处使费用,总共花了几十两银子。本以为能安静下来过日子了,妻子王氏又病危起来。请医生,吃补药,最后还是没能把人救下。幸好有妾赵氏,还生了个儿子。就把妾扶正了,一家三口也算美满。谁知老天不眷顾,严监生自己又染上了恶疾。强撑着处理家务,算账收租。最终没能斗得过病痛,死了。临死嘱托两个妻舅,希望他们能照看孤儿寡母,教育儿子长大。“我死之后,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,教他读读书,挣着进个学,免得像我一生,终日受大房里的气!”可惜严监生所托非人,王德、王仁两个老舅正如其名字一样,无德无仁,眼里只惦记着严监生的钱。严监生死后,赵氏违背了严监生一生省吃俭用的原则,奢华起来。僮仆成群,穿金戴银。谁知事已至此,老天爷还要赶尽杀绝,小儿子又染上天花,没几天也折掉了。于是,一场争夺遗产的官司打将开来,严监生一生幸苦得来的家产,赵氏分得三分,七分却给了让严监生一生受气的哥哥严贡生。严监生要是地下有知,只怕这一次就算熄掉整盏油灯,他也不能瞑目。严监生是个倒霉蛋,是个胆小鬼,却不是个吝啬鬼。请不要把严监生比作葛朗台,他没有葛朗台的狡猾和心计。他不会拿家人的幸福换钱。妻子王氏病重,严监生一日请四五个医生看病,用的也是人参、附子等名贵药材。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,都是人参、附子,并不见效。王氏死后,丧葬等各类花费用了四五千两银子,王德、王仁二位老舅也得了上千两的好处。如果这也算吝啬,世上还能找出大方的人吗?书中有两处正面描写严监生的“吝啬”的情景。第一处是:严监生和王德、王仁聊起严贡生一家好吃,就拿自己家做比较:若儿子吵着要吃肉了,也只在熟食店里买四个钱的肉哄儿子吃。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,每常小儿子要吃时,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。第二处是:严监生临死看见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,觉得太浪费,不愿咽气。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,不放心,恐费了油。写到这里,有必要解释一下,何为吝啬?吝啬就是小气,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……吝啬的最大特点就是缺乏分享和自我牺牲精神。恰恰相反,严监生是最有分享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人。妻子生病时请医吃药,他自己生病时却舍不得吃人参。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,骨瘦如柴,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。严监生并不爱钱,有很大一部分银子,他都是交给妻子王氏管理的。“昨日典铺内送来三百两利钱,是你王氏姐姐的私房。每年腊月二十七八日送来,我就交与他。我也不管他在那里用。王氏也是个节俭的性格,到死也没有花完自己的私房钱。加上后来发现藏在床顶的五百两银子,总共八百两,大半又给了王德、王仁。严监生不亏欠身边任何一个人,他只是亏待了自己。用一茎灯草点灯,是一种生活状态。他是在告诉活着的人,要节俭,守住自己的家业,不要像严贡生一样吃喝空了。可惜,事与愿违,他的十万家产,大部分终将被严贡生一家挥霍一空。实在是惨!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grrz/5699.html